在慣常中發揮創意

撰文:譚中嶽博士

作者介紹:前任香港專業輔導協會會長,現為其院士丶認證輔導師丶認可輔導督導丶及會籍與專業標準委員會主席。

邁向成熟人格的一個心理指標,是從平凡的事情經歷不平凡,即在慣常中發揮創意。

從早安到再見

見面說「早安」或「早晨」,分手說「再見」或「拜拜」是慣性的社交禮儀,大都沒有什麼特別意願或感覺。若果有人回答說「你安我唔樂」,「而家幾點呀,仲早晨」,「不見也罷」或「拜你條尾」,我們會感到驚訝,為何對方這樣反禮儀,沒禮貌。除了開玩笑,我們通常不會這樣刺激別人,但很多時候也的確是敷衍了事,或偶爾會用「再見」來中斷談話,以便離開不想再見的人。拜拜(byebye)是從goodbye而來,即God be with you(神與你同在)演變而成,乃誠懇的祝福。現在只是一種外詞中用的濃縮語。

我們可以學習反思,重拾原意,並由心表達。一日之計在於晨,見面時祝願一天開始就平安美好;世事無常,離別時盼望有重逢的機會。這都是淨化心靈丶活化人緣的練習。

回應「早晨」說:「你喺今日第一個祝福我嘅人(鄰居丶朋友丶同事⋯),多謝。」或「大家噉話,上晝好,成日好!」 而回答「再見」說:「能再見喺福氣。」或「WhatsApp加見面更好!」 如此千變萬化的表達,雖然不是所有場合都可用,但脫離刻版總能促進自我更新與人際鮮感。

 

小車廂裡的大世界

每天坐港鐵上下班,擁擠有時令人煩躁,只想快點到達目的地。若能調整心態,投入這個坐車過程,多看多聽,不難發現小車廂裡的大世界。

這邊廂:

* 有位母親帶着兩個女兒。高小的姊姊手提重物正想坐下,媽媽立即叫她讓座給兩手空空的初小妹妹。接著妺妹要吃東西,姊姊告訴她車廂內不准飲食,媽媽卻說小孩子不要緊快點吃完便可。

* 兩小學生快步坐下,但並非為祖父母留座,卻讓背著孫兒沉重書包的兩老搖擺站立。

* 一青年用手機高談濶論丶旁若無人,內容亦頗敏感。(其實聆聽別人電話單方面說話,去猜測對方在說什麽,也是一種鍛鍊思維的心理玩意。)

那邊廂:

* 有位父親教導兒子要讓座給長者。雖然長輩連稱不累,父親仍循循善誘,堅持晚輩要敬老。

* 有一婦女帶着責備口吻提醒在優先座的少年,因他在看手機而不理會周圍站着的老弱孕幼。可惜他說知道卻沒有行動,也許是因面子而失措吧!

* 有擔心不知何處轉車者,鄰坐有心人表示到站前會提醒,令當事人如釋重負。

人生百態,盡入眼簾,全是這些乘客把「私穩」主動公開。有榜樣,有警惕,都能啟發我們認識自己,幫助別人。

打招呼和坐港鐵都是每天平凡的舉動。只要心思加點創意,說話摻些味道,聆聽增些色彩,觀看添些寛度,我們的經歷便能變為不平凡,人格又向成熟邁進一步了。